来源:乐智网2019-01-10 03:47:10 热度:

高端手表厂商推出智能手表,奢侈时尚成智能硬件关键?

LX A i 中 国 网 Q

曾几何时,智能手机还是奢饰品,而现在则几乎人手一部;可穿戴设备则作为后来者,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技术。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可穿戴设备的市场价值增长超过1000%,在未来三年内总值将达120.6亿美元,潜力巨大。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可穿戴设备还未找到关键的方向,达到智能手机那样不可或缺的位置。那么,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应该具备怎样的形态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成为真正可佩带的饰品

目前很多用户对可穿戴设备不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够“实穿”。不论是智能手表还是运动手环,大部分都不够漂亮,即便一些冠以“手镯”、“项链”的智能设备,看上去也不是很漂亮。

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调查显示,美国本土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的中产阶级,基本上对过于复杂、极客向的可穿戴设备不感兴趣。所以,我们也看到一些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增加可穿戴设备的“实穿性”,从Apple Watch、Moto 360等手表到Ringly戒指,更加生活化、时尚化的设计,是大趋势。

二、更多样化的健康监测及医疗辅助

运动手环等设备已经可以告诉人们每天消耗的热量、运动时心率多少,甚至未来还能监测周围的空气质量。但从宏观角度来说,基于健康监测的可穿戴设备方向还是比较窄,基本上仅集中在消费领域,我们期待它们能够为人类做更多事情。

首先,是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潜力。比如众筹设备Khushi项链,可通过NFC芯片接受疫苗接种数据,提升儿童疫苗的接种率。而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则认为,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预防护理方面拥有极大潜力,通过持续监测并向医生同步数据,能够降低患者20%的治疗费用。另外,可穿戴设备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绪波动监测甚至癌症早期预防,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更多样化的形态

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形式都是以佩戴在手腕上为主的,限制了其进一步发挥。不过,随着新型传感器的不断完善,多样化的形态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大趋势。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集成肌电传感器纤维、用于监测肌肉运动的运动服,但依然需要一个蓝牙发送装置来传输数据。

美国西北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正在联合开发一个新的可穿戴项目,设备本身柔软、可像纹身一样贴在皮肤上,可监测体温、血流量和皮肤水分,并直接发送数据。另外,Imprint Energy公司已经开发出可3D打印、柔性的电池组件,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多形态化也是极为有利的。

总结

智能手机发展了近10年才得以普及,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曲折的。但可穿戴市场或许不会如此纠结,现有技术已经拥有一定成果,新技术则要比预期来得更快,同时由于嵌入式的形态、相对较低的成本,可穿戴设备更容易在世界市场推广,更有望真正从健康、医疗层面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品质。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