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流转,继智能硬件、O2O、VR之后,机器人成为了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行当。不过若谈及现状,实在人会说,没有人会为机器人买单,除非再加上“扫地”二字。
作为米家扫地机器人的CEO,昌敬认同这一现状,也能感受到其中的偏见。
做个扫地机器人有技术含量吗?
做了26个月,米家扫地机器人改变了什么?
1699元,到底是掀行业底裤,还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于这个被称作“小米生态链中最复杂的产品之一”,我们有太多好奇。
以下是硬创公开课采访实录:
记者:很多人对扫地机器人比较陌生,它可被量化的评判指标有哪些?
昌敬:评价指标主要是DPU,覆盖率,单位面积的清扫时间。
DPU:Dust Pick UpRate除尘率,用来衡量除尘能力。在一块木板上撒上标准灰(颗粒大小一致的灰),然后机器人一次通过看看能打扫多少百分比的灰。这是IEC(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测试方法。
覆盖率是看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房间(IEC标准)主刷能覆盖面积的百分率。清扫时间容易理解,就是把一个房间扫完所需要的时间。
记者:米家扫地机器人的DPU是多少?在同品类产品中处在什么水准?
昌敬:我们标准模式的DPU是82%,强力模式超过90%。iRobot880的DPU约是80%,不过这个是在我们实验室自己测试的。
记者:这套测试标准与出厂相关吗?还是说只有参考价值?
昌敬:这个只是一个测试方法,不是认证。
记者:米家扫地机器人和其他扫地机器人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昌敬:我们相比其他扫地机器人,更智能,扫的干净、快。我展开来讲讲我当时怎么设计这款扫地机器人吧。一个好的扫地机器人满足几个基本要求:
1.清扫能力强
2.覆盖要全
3.扫的效率高
4.省心(不要经常干预)
扫得干净主要是依靠清洁系统。它是由风机、风道和主刷组成的。我们使用了一颗静压规格为2150pa的Nidec无刷风机,拥有大吸力。虽然最多只用到了1800pa,但我们的吸力相比很多扫地机器人是有优势的。为了能让吸力损失更小和更好的降低噪音,我们对风道进行了精心设计,同时采用浮动主刷设计,让刷子一直能较好的贴合地面,达到理想的清洁效果。
我们最大的挑战是空间。
机器内部有LDS,风机、电池、尘盒、主板、轮子、刷子还有各种传感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把这些都放下,同时让尘盒不小,让风道顺畅,让清扫还干净。挑战非常大。例如我们比iRobot多了一个LDS,体积和iRobot差不多。机器的内部是非常严丝合缝的,都是零点几毫米的调。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