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人类社会带入大数据时代,而来自全球的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算法发展,也使得机器有能力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跨越式进步,智能语音交互、智能语义理解、生物特征技术被广泛应用。一个更加自然,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体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人工智能时代开启发展新篇章。
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景是无限的,反映了人类探索自然同时也是探索自我的过程,在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越是对人工智能应该抱有客观的态度,对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越有好处。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热门领域之一,应该少一点浮躁,多几分稳健。
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需要以坚实的理论研究、强大的技术能力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作为国内最早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大学,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聚集了最多的高端科技人才力量,清华大学不仅始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同时展开应用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清华人的稳重和务实对人工智能产业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了清华力量,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才能稳定坚固地向前发展。
清华大学语音技术专家、清华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东老师
日前,记者独家专访了清华大学语音技术专家、清华灵云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东老师,王东老师具有清华人的典型特点:为人稳重、低调、务实,学识丰富。王东老师表示:“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清华的报国之路。清华和捷通华声合作,可以将清华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力量,服务国民经济,同时为高科技企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到目前为止,捷通华声与清华的合作诞生了灵云平台的一系列重要能力,包括语音识别、说话人识别、自然语言问答、机器翻译、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已经形成产业化力量。因此“灵云科技、源自清华”绝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记者:人工智能是在未来二十年大行其道的科技,也是有史以来最难的科学之一。请介绍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优势。
王东: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长期技术积累与研究历史。1958年6月清华成立自动控制系,即计算机系的前身,包括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两个方向,从事自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自控系后分成计算机和自动化两个系,这两个系早年从事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1987年7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筹建,1990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运行。从2004年开始,实验室参与筹建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清华语音语言中心即是这个实验室的一部分。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