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5-07-14 14:53:50 热度: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探赜

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来源:中国网教育

当前,传统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内容抽象、单向灌输、评价滞后等问题,导致高校思政教育面临针对性不足、吸引力不够的困境。数智技术作为新型前沿技术,蕴含着推动教学变革的巨大动能,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教学效果更加精准提供了技术支撑。

数智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整合、智能分析与场景建构能力,以“精准识别、精准供给、精准体验、精准协同”为突破口,推动高校思政课精准化转型。其一,以精准识别实现“精准滴灌”教学。数智技术通过采集学生学习、生活等多场景行为数据,构建起包含学习偏好、思想动态的数字画像,助力教师实现从群体覆盖到个体关照的跨越,以数据驱动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二,以精准供给解决思政资源供需矛盾。数智技术通过分析学生的用户画像与学习需求,精准推送相关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显著提高思政资源利用效率。其三,以精准体验革新传统教学模式。数智技术既能借助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构筑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也能通过AI答疑助手、虚拟导师等交互工具实时提供学习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促进“自我学习”教学模式的变革。其四,以精准协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数智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联通、功能协同、资源共享能力,有助于整合高校思政课多元育人主体,共享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育人资源,从而凝聚“三全育人”合力,提升思政教育整体效能。

然而,新兴前沿技术的应用往往伴随着隐忧。数智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带来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技术依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严重掣肘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育人实效,直接影响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其一,数智素养风险。部分师生的数字素养不足,使得部分教师难以真正借助数智技术提高思政育人的针对性与可达成性,也使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空间影响了身心健康,偏离了原有的育人目的。其二,数据失真风险。学生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的缺失,使得数智技术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兴趣爱好、知识背景和思想困惑,难以提供贴合学生需求的思政教育内容,也使得数智技术缺乏多维度、动态的评价数据支撑,无法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难以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思政教育教学策略。其三,数据安全风险。数智技术容易遭受来自内外部的网络攻击,造成学生数据泄漏,使得学生往往在使用数智技术时顾虑重重,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其四,技术依赖风险。部分教师过于夸大数智技术的教育成效,没能看到现有通用型数智技术在教育适配性、教育情感性、教育引导性等方面的不足,陷入了“技术万能论”的误区。

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的实践中遇到的现实困境,本质上是技术应用壁垒与教育价值引领之间矛盾的具象化呈现。破解这一困局,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从师生素养提升、数据治理优化、技术深度融合、评价体系革新等方面下功夫,构建契合思政教育规律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充分释放数智技术的育人效能。第一,针对数智素养风险,要大力提升师生的数智素养。通过开展系统培训,提升教师数智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数智技术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特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可操作的差异化教育目标。同时,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数智技术,培养其数字自律能力,避免其沉迷虚拟困境。第二,针对数据失真风险,要构建多源数据获取机制。一方面,整合校内多系统数据并合法获取校外公开数据,形成全面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加强数据管理,自动识别异常值与重复数据,通过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对数据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动态评分。第三,针对数据安全风险,建立分级分类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基础信息、心理状况等敏感信息实施加密,要采用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存储安全。要积极部署智能入侵检测防御系统,阻断可疑数字攻击行为。同时,要制定涵盖数据泄露、系统瘫痪等场景的应急响应预案,消除学生对数据安全的顾虑。第四,针对技术依赖风险,要坚持人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积极厘清数智技术的工具属性与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关系,破除“技术万能论”误区。另一方面,要坚持思政教育的人文属性,强化数智技术的人文支撑。最后,要确保数智技术应用使用适度,科学规划数智技术使用时长。(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恒)


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