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务新闻网报道,近日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新计划办公室,以便于将先进技术与空军实验相结合在一起,比如F-35联合无人机作战项目等。客观上说,美国之前在隐身战机以及无人机研制应用领域还算处于领先地位,最起码也应该比俄罗斯超前一些。
但最近几年,随着俄罗斯苏-57战机和“猎人”重型隐身无人机的诞生,俄美在该领域的差距不仅在渐渐缩小,而且俄罗斯竟然还有了反超的趋势。
比如近日俄罗斯国防部就发布消息称,俄苏-57隐身战机已与“猎人”隐身无人机完成了首次联合飞行。而有意思的是,同期美国在刚刚完成XQ-58“女武神”无人机第二次试飞工作的基础上,却仍在纠结如何将它变成F-35伴飞僚机的问题。
换言之,美国是最先提出用无人机协同战斗机作战的国家之一,但如今在完成隐身战机和隐身无人机首次联合飞行的试验上,却被俄罗斯拔了头筹,这让美国空军情何以堪?
根据俄国防部曝光的信息看,此次苏-57与“猎人”隐身无人机联合飞行演练的视频共持续了30多分钟。其中试验性的项目共有两个:第一是测试“猎人”无人机在自主以及可控飞行模式下的运行状态;
第二是测试“猎人”无人机与苏-57战机的互动效果,即苏-57利用传感放大器连接“猎人”与其展开信息共享的同时,是否能控制它并与之协同作战。通俗讲,“猎人”作为苏-57的僚机,其实具备两种作战模式。
第一就是自主飞行作战模式,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对目标发起攻击;第二即是可控飞行模式,也就是在苏-57的带领下协同作战。理论上说,由于第一种采用的是独立作战系统,因此试验主要考虑的是苏-57和“猎人”的战术配合问题,相对比较简单;
而第二种比较复杂,一方面要考虑到两者的信息共享以及可控性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还要顾及战术配合。就目前看,本次试验远没有到达自主或可控地步,主要还是信息共享。
也就是苏-57在与“猎人”无人机展开信息共享的同时,利用其传感器扩大自身感知范围,借此再配合远程空射武器对目标实施打击。说白了,此时的“猎人”并不需要自主攻击性,苏-57只是将它当作“眼睛”来用。
这个原理和舰射远程反舰导弹差不多,由于军舰探测距离受地球曲线的影响,因此也限制了舰载导弹的射程。但如果采用飞行器作为中继器(眼睛),那射程就会大大增加,不过,具体实施却风险极大。
举个例子,飞行器想作为远程武器的“眼睛”锁定目标,就需要升空或靠近目标。这样一是会暴露己方;二是自身也会受到打击。比如预警机,感知虽了得,但防御却差得一塌糊涂。在这种情况下,苏-57和“猎人”组合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由于苏-57隐身性并不佳,因此它就急需增强远程攻击能力,而“猎人”在提升其攻击范围的同时,也不会轻易暴露己方。总之,以上就是俄军本次试验的主要目的,同期美国想法虽有,但至今却还停留在效果图阶段。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