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5-07-18 16:51:16 热度:

无人机打药AI助农 这群大学生在农田里“三下乡”

AI中国 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导读: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从科技防治病虫害到提升助农直播质量,从金融知识讲堂到平安乡村建设调研……近日,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全校6000余名师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集中实践、分散体验的形式,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需求。“手机点一点,田里的湿度、光照数据就实时传到屏幕上,AI还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从科技防治病虫害到提升助农直播质量,从金融知识讲堂到平安乡村建设调研……近日,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如期开展,全校6000余名师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通过集中实践、分散体验的形式,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需求。

“手机点一点,田里的湿度、光照数据就实时传到屏幕上,AI还能帮咱判断虫情!”四川泸县立石镇一位农户看着手机里的“智慧农业溯源系统”说。这是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AI助农三重奏”实践团队的成果之一。

无人机打药AI助农 这群大学生在农田里“三下乡”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在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校团委供图

团队依托数智化乡村振兴学院实践基地,将AI、物联网技术巧妙植入乡村生产生活场景:为种植户精心编写《AI农技应用指南》、为高龄老人开设通俗易懂的“银龄数字学堂”、帮“永泸香米”“立石水产”设计独具特色的品牌IP。

“技术不是摆出来的‘花架子’,而是能解决真问题的‘金钥匙’。”该校人工智能专业老师杨枘说,他们还与立石镇共建“校地数字服务工作站”,让技术帮扶从“短期下乡”转变为“长期在线”。

该校智能交通学院的无人机编队则在永川区临江镇演绎了“科技兴农”的另一种可能。5名持证飞手熟练操控植保机,完成了50亩农田的变量喷洒,同时用运输无人机为田间配送种子肥料,单次载重可达15斤。

无人机打药AI助农 这群大学生在农田里“三下乡”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在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校团委供图

“过去雇人喷药,一天顶多能完成20亩,现在无人机3小时就搞定了,还能精准控制药量。”临江镇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在科技助力下,当地农作物种植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的多支实践团队与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密切联系。让“数字技术如何服务实体产业”的课堂命题,在泥土里找到了解答。

该校大数据产业学院“科技创新研学团”深入永川区会龙桥村,在中材参天(重庆)新材料有限公司见识了数字化管理的前沿实践,随后又走进中药材基地,拿起锄头亲身参与通花根种植地的除草、修枝工作。智慧经济学院组织的“非遗小课堂”上,大学生志愿者同老人们一起学习竹编技法,团队用镜头将这一幕记录下来,制作成《非遗实践》系列短视频。智慧教育学院、五年一贯制学院则把“推普”与电商助农结合,在永川区五间镇开设“直播话术普通话训练营”。“‘硒’字怎么读?介绍西瓜时要突出‘富硒’优势……”培训课上,学生志愿者既耐心教瓜农标准发音,又帮助他们设计直播脚本。截至活动结束,15名参训“新农人”的直播销售额较之前均有大幅增长,“五间西瓜”的品牌知名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无人机打药AI助农 这群大学生在农田里“三下乡”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学生在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校团委供图

针对农村老年人容易受骗的问题,智能交通学院师生精心编排了《神医的陷阱》《兼职的诱惑》等防诈骗情景剧,在临江镇社区、敬老院巡演6场,用接地气的表演揭露了常见的诈骗手法,提高了老人们的防骗意识。

“社会实践不是走过场,而是让青年在‘自找苦吃’中读懂中国。”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团委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三下乡”活动与“大思政课”的融合,让更多学生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I中国 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