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炫酷的无人机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受到年轻一代的追捧。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对无人机的有效监管显得十分迫切,这可以说是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新课题,亟待解决。
2017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成立了无人机管控办。在此基础上,2018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无人机应用与管控攻坚团队(下称“攻坚团队”)正式组建。
一年多来,攻坚团队积极搭建“深穹”——无人机管控平台,强化社会面无人机管控等,通过科学详尽的长、中、短三期计划,成功实现让无人机有序翱翔于蔚蓝天空。而深圳也成为全省率先搭建无人机管控平台的城市。
1、全力攻坚无人机应用及监管
深圳,被誉为“世界无人机之都”。截至2018年6月,工商企业注册登记系统中深圳涉无人机从业单位有2250家,无人机生产企业共127家。我国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60%,而深圳无人机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99.9%。
攻坚团队民警与“深穹”
在无人机产业蓬勃发展下,对无人机的应用及监管,深圳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吸引各方关注。2017年底,深圳市公安局无人机管控办成立之初,成员仅有3名,日常工作也只是负责“低慢小”无人机的管控。当攻坚团队组建后,情况有了质的变化。
据攻坚团队专职副组长、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副支队长陈斌介绍,依照该局总体部署,攻坚团队组建后,随即成立了统筹、应用、管控、试点等多个攻坚小组,抽调全局多个警种的精干警力负责相关工作,再结合从交警、特警支队和宝安、机场公安分局抽调骨干民警专职集中办公,攻坚团队决心在无人机警务应用和无人机社会面管控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打造深圳经验和样本。
攻坚团队副组长、深圳市公安局治安巡警支队治安处副处长江军向记者介绍了攻坚团队成员组成情况:“比如业务骨干艾蕾蕾,在无人机管理法规方面有较深的积累;张致祥在电子科技及无人机操控方面有专长,还有多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李林擅长无人机操控,有丰富的无人机应用实战经验;高维霓是航空航天方面的专家,持有直升机驾驶执照……大批警队人才聚集,让团队战斗力日益提升。”
在攻坚团队的努力下,“深穹”终于面世。该平台通过获取无人机实时飞行、飞行计划等数据,结合行业大数据信息挖掘与侦测反制硬件联网,对无人机实施规范管理,实现无人机“可识别、可监视、可管理”。
2、无人机飞行计划申请更便捷
微型无人机在禁飞空域外飞行,无需申请飞行计划;轻型、植保无人机在相应适飞空域内飞行,也无须申请飞行计划,但需实时报送动态信息……2018年11月,深圳地区无人机飞行管理试点正式启动,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同时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正式上线,空地联合、管放结合、多部门协同管理无人机的试点工作开始试运行。“我们将该平台的数据与‘深穹’对接,可以及时了解群众在管控空域的无人机飞行计划。”攻坚团队民警艾蕾蕾说。
民警在安保工作中查获“黑飞”无人机
该试点摒弃了传统的纸质化申请方式,改为开放统一的电子化服务平台,无论是空域申请还是飞行计划申请,都可通过该平台便捷地进行。为此,记者登录了深圳地区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用户服务端(网址为www.utmiss.com)进行体验。在该平台进行注册,填写实名以及机器代码等相关信息后,即可进行飞行计划申请。“以前不知道使用无人机需要向谁报备和如何报备,有了这个平台后,每次进行管控空域飞行计划申请都十分便捷,几分钟就处理好了!”航拍爱好者小陈说。
3、逐步实现社会面规范化管控
“无人机在社会面管控时存在空地协同管理难、发现难及处置难等问题。特别是一些非注册用户,其所用的组装机、杂牌机危险性高。”艾蕾蕾说。为解决这些问题,攻坚团队管控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采取“黑白分明、各个击破”的工作思路,以实现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管控模式:通过创建“深穹”区分注册用户及非注册用户,为引导注册用户合法飞行奠定了基础;全量接入民航部门无人机数据(深圳地区),实现对在线飞行无人机飞行活动的实时监测及信息化管控,促使深圳成为全国首个接入相关数据的城市,为无人机管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针对非注册用户,组织各区公安分局开展无人机侦测反制设备测试,提升对违法飞行无人机的反制水平。
2018年9月,某大型晚会现场,一架“黑飞”无人机在深圳地铁少年宫站附近被警方“击落”,“飞手”也迅速被找到。“针对‘黑飞’,我们有人防、物防、技防三层保障。”艾蕾蕾介绍,“深穹”会汇集处理个人、企业和警用无人机信息,一旦在管控空域发现未经申请擅自飞行的无人机,便会发出警示,警方随即通过技术手段将其击落。
4、警用无人机机身小作用大
车辆在高速公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红绿灯路口压实线变道、斑马线不礼让行人等交通违法行为,存在发现难、取证难等特点。针对上述现象,深圳市公安局交警部门通过无人机应用进行移动式非现场执法,大大缓解了路面执法警力不足的压力,提高了执法效率。
“警用无人机就像一台移动的高清摄像头。”艾蕾蕾介绍,除了用于取证,无人机在交通流量监测方面效果也十分显著。“比如对市区主要路口某一时段的交通车流量进行前端视频采集和后台统计分析,为红绿灯灯控设置或者路口改造提供基础数据;节假日在大梅沙收费站利用无人机航拍监测前往东部景区的车流量,指挥中心可针对车流量及时调配警力支援,综合情况向社会发布东部景区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警用无人机也在打击违法犯罪方面初见成效。“对于在露天场所聚赌或者在摄像头盲区进行盗窃等案件,警用无人机都能补足短板,其拍摄的相关线索为案件侦办提供了有力支撑。”艾蕾蕾说,放眼未来,深圳无人机的管理以及警用无人机的使用,将会更有序、更高效。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