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锋网2025-06-12 18:40:00 热度:

周钘离职,陈萃接棒,名爵MG再进年轻化市场

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上汽名爵,又迎来人事变动。

据多家媒体报道,原上汽名爵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周钘前不久发布微博,对外透露其已经从上汽名爵离职,微博认证也从“名爵品牌事业部总经理”更改为“暂无简介”,有传言称其将入职领克品牌。

回顾周钘的过往经历,这也是其第二次离开上汽体系。据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历任销售公司营销中心总监、品牌与市场总监等核心岗位,并主导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经典口号,进一步推动五菱品牌的形象塑造。

2022年8月,周钘短暂跳槽至小米汽车担任市场部总经理,但仅半年后便因“个人和家庭原因”回归上汽体系。2024年12月,周钘被调任至名爵MG事业部担任总经理一职,成为上汽集团最年轻的品牌总经理。

周钘任名爵MG事业部担任总经理一职的半年时间内,除了梳理MG品牌的定位、未来两年的产品外,也在积极推动组织架构改革,原本产品、市场、销售3个大部门被调整为GTM、品牌与市场、公关与传播、销售中台、7大区域、运营中台6个大部门,做了进一步细化。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25年5月,名爵MG品牌销量同比增长超60%,1-5月累计同比增长超29%。 尽管距离此前喊出的“年销量翻倍”的口号还有着不小的距离,但在一季度淡季表现显然已经超出预期。

今年实现20万,明年冲击30万,后年争取40万。

6月10日,上汽乘用车经销商渠道发展大会在上海正式举办,接替周钘的名爵MG品牌事业部新总经理陈萃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变相回应了名爵MG人事变动的多种传言。

与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的周钘不同,陈萃这位新的事业部总经理对外发声的场合并不多。从其职业经历来看,陈萃此前曾任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市场营销传播策略高级经理、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大众品牌ID.营销高级总监等职务。

任职期间,陈萃主要负责大众ID.系列新能源车型的市场战略、用户运营及品牌建设,在2024年,上汽大众ID.系列销量同比增长了23.8%,销量达到13万台。

从大众ID.系列与名爵现如今有着相似的定位来看,陈萃的调任并不突然。

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名爵MG也是全世界少有的由国内操盘的全球品牌,正因如此,名爵的海外销量远超国内市场。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曾表示:“MG本身就是从全球来到中国,又从中国、从上汽走向世界,所以MG在海外市场的基础比国内好很多。”

机构数据显示,2024年MG总销量超过70万辆,即将成为第一个海外累计销量突破300万辆的中国汽车品牌。其中,仅欧洲市场销量就达到了24万辆,占据中国汽车出口欧洲总量近 70% 的份额。

而在国内市场,名爵MG 2019 年国内销量占全球销量的 53.3%,到2024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仅 12% ,结合周钘年初在微博上喊出国内“年销量翻倍”的口号,留给陈萃的时间显然没那么充裕。

上汽推进大乘用车战略已经半年有余,在这半年时间内,名爵MG也做出了年轻化方向的尝试。

此前周钘曾表示,为了加速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名爵MG品牌公关团队计划从5人扩容至30人,构建全天候内容输出能力,并要求团队将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作为品牌数字化触点,通过UGC内容激发用户共创。

在2025年上海车展上,MG品牌以新形象、新产品、新生态焕新亮相,发布全新品牌主张“YOUNGFOREVER智领风尚”,并推出“方盒子”Cyber X、设计大师卡班艺术版Cyberster Black、MG Cyberster 2026款,赚足了眼球。

新的品牌建设是其中一环,而在产品和营销上,名爵MG也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产品层面,名爵MG 加快新车推出速度,计划未来两年内推出 8 款新车,构建 “3+3+1” 的产品矩阵,涵盖轿车、SUV 等多种车型。

据俞经民透露,名爵MG的目标是今年国内销量超20万辆,明年冲击30万辆,后年冲击40万辆。为了做到这一成绩,贾建旭拍板让上汽与OPPO合作的首款车型落地名爵MG品牌,甚至新款名爵MG4为了等到OPPO手车互联的能力,主动推迟了两个月上市。

名爵MG也计划将手车互联能力开放至小米、vivo等品牌,用于打破品牌壁垒,实现不同智能设备与车机之间开放式的生态互通,极大的拓展了智能座舱的使用场景与用户范围覆盖。

名爵MG的变化是激进的,除了更为年轻化和积极的形象外,名爵MG的内核也在悄然改变。俞经民此前曾提到:“名爵MG最大的变化其实是在向OPPO这种成功的手机企业学习,品牌不要假扮用户,要真正理解用户,才能增加一点点商业上成功的可能性。”

无论名爵MG否在2025年达成自己的销量目标,名爵MG的变化已经开始,也正如俞经民所说:

“除了胜利,MG无路可走。”(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