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导读:Meta Connect 2025发布会最大亮点,无疑是那款售价799美元、配备显示屏和神经腕带的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它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想象,让科技爱好者们摩拳擦掌,准备第一时间入手。投研机构也给出极为乐观的未来预期。有机构分析,2024年全球近视及太阳眼镜的合计销量高达约14亿至15亿副,并且整个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稳定增长。官方演示神经腕带控 ......Meta Connect 2025发布会最大亮点,无疑是那款售价799美元、配备显示屏和神经腕带的Meta Ray-Ban Display眼镜。
它几乎满足了所有人对“下一代智能设备”的想象,让科技爱好者们摩拳擦掌,准备第一时间入手。
投研机构也给出极为乐观的未来预期。
有机构分析,2024年全球近视及太阳眼镜的合计销量高达约14亿至15亿副,并且整个市场正以每年10%的速度稳定增长。
官方演示神经腕带控制与显示效果
Meta Ray-Ban在这个大市场里销量破亿岂不是轻轻松松?
就在所有人都期待着一场线上抢购狂欢时,Meta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想买?可以,但必须先预约实体店试用。
Meta这是产能不足、饥饿营销,还是策略失误?
本周四晚8点,王煜全将深度解读Meta这次的科技大会,分享关于AI眼镜、终端硬件的最新洞察。
今天,我们先为你解读Meta的限购策略,让你提前了解小扎对AI眼镜有多重视。
困难重重的“先试后买”方式
Meta新款眼镜需要试用后才能购买的消息出自X、Reddit用户反馈。
其中一位用户在连续咨询了4位Meta客服后,最终确认:“是的,你需要预约试用,才能购买这款眼镜。”
Meta官方博客中也提到,初期会通过特定的零售商和地区进行销售,以确保顾客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并承诺未来会扩展购买选项。
Meta官方说明
这给全球范围内的大量潜在买家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几乎成了一份“劝退指南”。
首当其冲的是地理位置限制。大量的用户抱怨,提供试用服务的实体店数量极其有限,且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一位身处澳大利亚的用户无奈地表示,全澳只有一家官方Ray-Ban商店提供此服务,且离自己非常遥远。欧洲的用户更是预计,可能要等上“非常非常久”才能买到。
这意味着,如果你不住在洛杉矶或纽约等地的核心区域,就只能“望镜兴叹”。
其次是预约困难。即便你幸运地身处有试用点的城市,预约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系统中的可预约时间段极少,往往一放出就被抢光。
这种严格的地域和预约限制,不仅浇灭了大量海外用户的热情,也让许多习惯了网购的本地消费者感到不便。
一位用户就直言:“我已经五年没去过实体店了。本来打算直接下单,现在看来我只能等了。”
这种将用户拒之门外的做法,会削弱产品发布初期的热度吗?
科技新品销售的新套路
其实了解最近几年硬件新品销售就会明白,Meta这套销售策略是整个行业持续演持续演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我们不用回顾各种翻车的AI硬件新品,只看苹果曾经给予厚望的Apple Vision Pro,就能明白Meta如此谨慎的理由。
苹果售价3499美元的Vision Pro,一上线就靠性能拉满的VR体验横扫互联网新闻,然而真当用户买到手中,强如苹果在产品发售后依然无法避免大量的争议:
从“重量和舒适度难以忍受”,到“缺乏杀手级应用”,再到“退货潮”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这段经历给所有科技巨头上了宝贵的一课:对于一个售价高昂、试图定义未来的全新硬件品类,实验室里的万千次测试,也比不上第一批真实用户的万千种吐槽。
Meta显然看到了这一点。Ray-Ban Display眼镜所承载的,不仅是通话和拍照,更是AR显示、神经交互等一系列需要用户深度适应的全新体验。
哪些功能是刚需?哪些交互是反人类的?神经腕带在日常使用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在最真实的日常场景中才能找到。
Meta当前这种看似“劝退”的销售方式,本质上是一场成本可控的公开测试:
精准筛选用户:通过复杂的预约流程,Meta筛选出的是最有热情、最懂技术、也最愿意提供反馈的“超级用户”。他们的早期反馈,质量远高于普通消费者。
直接获取反馈:强制的实体店试用,让Meta的员工可以直接观察用户初次上手的困惑与惊喜,这是线上销售无法比拟的宝贵数据。
提供迭代空间:在争议被大规模引爆前,Meta为自己争取了宝贵的几个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来根据这批核心用户的反馈,快速优化软件、调整功能,甚至为下一代硬件的设计积累经验。
从这个角度看,Meta放弃了短期内漂亮的销售数字,换取的是对用户体验痛点的洞察。
这对于一个要冲击上亿规模的平台产品而言,是远比初期销量更重要的地基。
想法很美好,但结果能否成功呢?
本周四晚8点,王煜全将站在技术、产业不同维度,为你详细拆解AI眼镜的爆发潜力有多大,还会分享关于AGI的最新研究和思考。
加入前哨,一起洞察未来
像这样穿透表象、洞悉产业底层逻辑的研判,只是【前哨科技特训营】每周分享的冰山一角。
如果你厌倦了追逐碎片化的新闻热点,渴望建立一套洞察未来的系统性思维框架,那么这套课程,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在这里,王煜全坚持4年时间,每周四晚8点为大家分享科技产业前沿洞察,将用他20多年来沉淀的全球科技产业分析经验开源分享。
在这里,你能
构建认知框架:掌握一套预判科技趋势、识别真假机会的独家方法论。
洞察产业先机:每周深度拆解全球最前沿的技术变革与商业模式。
链接高端社群:与数千名优秀的科技爱好者、创业者和投资人同行,碰撞思想,共同进化。
↓点击报名,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AI中国网 https:// 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