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18-02-26 09:43:37 热度:

实测:iPad Pro能取代MacBook吗?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iPad Pro & MacBook
      iPad Pro可以取代笔记本成为生产力工具吗?本文编辑实际用iPad Pro 10.5寸工作一天测试。
 
      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前不久我在逛知乎时看到的一个提问:
 
iPad Pro 10.5″可以代替MacBook成为大学生的日常工具吗?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曾经在同事间的闲聊中听到过类似的疑问。
iPad Pro & MacBook
      恰逢工作缘故,我最近在使用iPad Pro 10.5″和MacBook Pro(13.3″)轮流办公。那么借着这次机会,我决定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下来的使用心得。
 
      为了体验两款装置的不同,这篇文章分别在iPad Pro和MacBook Pro上撰写。而在本文中,我将要跟大家以一名编辑的角度从两款装置的便携性、特色功能、实用效率等方面和大家进行分享。
 
  • iPad Pro 10.5″所用系统:iOS 11.2.2
  • MacBook Pro所用系统:macOS High Sierra 10.13.2
 
「平板」很方便,不过MacBook也不差
 
      实际上,「平板电脑」这个概念并非是由苹果首先提出来的,它最早出现在1989年,只不过苹果在21年后的2010年推出iPad,将「平板电脑」这个词加以发扬光大而已。而原本在市场上用于形容该类产品的名词Tablet PC也在iPad发布后被改名为「Pad」。
 
      经过多年的发展,iPad从厚重的初代iPad 1到「最薄」的iPad Air 2;从最小的iPad mini再到今天的iPad Pro 10.5″/12.9″,它的外观和重量都发生了多次变化。
 
      相比于机身重量足有1.37kg的MacBook Pro(13英寸,下文简称MacBook Pro 13″)而言,iPad Pro 10.5″透过不到0.5kg的机身重量近乎完美诠释了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区别。
iPad Pro & MacBook
▲左:iPad Pro;右:MacBook Pro。
 
      不过在比重这一部分中,用MacBook Pro 13″跟iPad Pro 10.5″对比显然是不公平的,要比轻便还是用目前最轻的MacBook 12″做对比才合适。
 
  • MacBook Pro 13″:30.4 x 21.2 x 1.5cm丨1.37kg
  • MacBook 12″:28.0 x 19.6 x 0.35~1.3cm丨0.92kg
  • iPad Pro 10.5″:25.0 x 17.4 x 0.6cm 丨0.46kg~0.47kg
  • iPad Pro 12.9″:30.5 x 22.0 x 0.69cm丨0.67kg~0.69kg
 
      当然,0.46kg只是iPad Pro 10.5″的单机重量,iPad Pro的最大卖点是对Smart Keyboard和Apple Pencil的支援。所以若是加上Smart Keyboard(约0.22kg)和Apple Pencil(约20g),那么整机的重量将会达到0.7kg,这个还是未算上保护壳的重量。
iPad Pro & MacBook
      其实这么看来,「全装备」上阵的iPad Pro 10.5″其实也并没有比MacBook 12″轻太多(前者0.7kg,后者0.92kg;iPad Pro 12.9英寸「全装备」为0.91kg)。不过要论方便, iPad Pro毕竟是一台平板装置,它能让人更加轻松地从挎包、手提包里掏出来,甚至拿在手上也很方便。
iPad Pro & MacBook
▲将文字内容拖拽到微信上发送。
 
      如果我打算出门上课记笔记、刷刷网页、处理文字稿件、看个视频的话,iPad Pro + Apple Pencil / Smart Keyboard完全足矣。在绘制示意图时,iPad Pro配合Apple Pencil也要比电脑方便不少。
iPad Pro & MacBook
      但是,当我需要用到专业软件或更复杂的操作时,我必须要用到MacBook作为生产工具。因为性能和作业系统的限制让iPad Pro能实现的事情仍然有限,轻办公对于iPad来讲是完全没问题,可一旦要用到专业程序,不足点就出现了。
 
      具体我在下文中再作分享。
 
云端互联很爽,但电脑效率更胜一筹
 
      能让我放心单独带一个装置出门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在工作上有云端以及可以透过帐号同步内容的软件支援。
 
      文档工具Bear是我常用的一个拟稿程序之一,这款软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多个苹果装置平台中同步稿件内容,以及支援Markdown语法。
iPad Pro & MacBook
      这款软件可以让我在MacBook Pro、iPad Pro、iPhone甚至iPod Touch中的iOS和macOS平台中同步内容,装置在联网状态下几乎能做到约10秒自动同步一次,这样就可以让我随手拿起一台装置就开始撰稿。
 
      譬如我现在写的这句话,就是用iPhone在上班的路上完成的。当我撰写这句话时,上一句话已经被同步到了我的iPad Pro和MacBook Pro上了,当我到了公司就能直接打开电脑继续打字。
iPad Pro & MacBook
      不过略感可惜的是,Bear是一款典型「为苹果开发」的软件,因为它并不支援iOS和macOS以外的作业系统。换言之,如果我的手机是Android、笔记本Windows,只有平板电脑是iOS,那么这个软件的优势将会被大大削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iPad Pro & MacBook
      当然,云端的作用肯定也不止于用来同步文档,相簿、通讯录、简讯甚至接电话我都可以在任何一款装置中完成,这也无形中帮我形成了一条装置链。比方说:
 
  • 在不同的iOS、macOS装置间进行「复制贴上」操作。
  • 而在同一iCloud帐号、WiFi网络环境下,当我收到来电时,我可以在MacBook、iPad、iPhone(1)、iPhone(2)甚至在Apple Watch上接听电话。可以试想一下来电时一桌苹果装置响铃的「震撼」场景。
  • 在所有iOS装置上的「文件」功能里,我能访问与macOS衔接的云端「桌面」、「文件夹」等。即使在家,我也能透过iPhone访问在公司的笔记本云端内容。
iPad Pro & MacBook
▲「文件」可以在iOS装置上查看或下载文件。
 
      习惯使用iCloud进行装置互联后,装置间的内容传输几乎能透过云端来完成。而macOS装置的「桌面」和iOS装置的「文件」俨然成为了被共享在云端的移动工作台,而iPad的实用性也被大大提升。
 
      这种装置间无缝同步的感觉,确实让人感觉很方便。
iPad Pro & MacBook
▲iCloud扩容方案及价格。
 
      但值得一说的是,如果你想将iCloud作为主力云端硬盘,那么自带的5GB 显然是不够的,你至少需要付6元/月的扩容费用将云盘扩展到50GB,甚至21元/月的200GB。目前iCloud在装置间的传输效率还算不错,在网络良好的环境下,基本上都能做到短时间内的同步和下载。
 
      说到装置间的「互联」关系,AirDrop(隔空传送)这个系统传输工具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它的出现确实能让苹果装置间的文件传输效率高了不少,尤其是表现在「标配」MacBook办公的公司内。
iPad Pro & MacBook
      当我的同事梁老师需要把刚拍好的大尺寸照片传给我时,我们在电脑里打开AirDrop就能完成传输;而当我需要将iPhone里的稿件发给他时,我同样也可以直接将文档「隔空」传过去。小图片能做到秒传,大批量文件的打包传输效率也不差。
 
      不过,如果是要我在MacBook和iPad当中二选一,在综合办公方面我是更偏向于使用MacBook而不是iPad。原因如下:
 
      尽管在iOS 11中,苹果加入了「文件」这一云端管理器去解决iOS的「无桌面」问题,但良好体验的前提是需要先付出一定的云端扩充费用。
iPad Pro & MacBook
▲iOS 11加入了「文件」云端硬盘管理器,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体验上仍有进步空间。
 
iPad Pro & MacBook
▲iOS能顺利打开接收文件,但从第三方应用支援的所需步骤较多。
 
      此外,从其他程序中的接收文件、查找文件、打开文件几个必须的步骤中看,iPad效率依然会比MacBook略低。
 
      举个我每天都会遇到的例子,当北京办公室的同事在微信上发了一个PPT给我,我可以在MacBook的微信对话框中下载文件并保存到我的电脑「桌面」上。整个过程下来大约10秒钟。
iPad Pro & MacBook
      而在iPad里,虽然我也能将文件拖拽保存到「文件」管理系统中并打开进行编辑,但在三个App(微信、Office、文件管理器)之间的来回切换明显要比MacBook花上更多的操作步骤和时间。
 
      虽然苹果在iPad版的iOS 11上加入了更好用的分屏幕功能,但在应付超过两个应用的多窗口切换时,效率始终会比我在电脑上的多窗处理要更低一些。应付两个以内的程序使用还不错,一旦超过两个以上,你的手指就需要的屏幕前跳「指尖芭蕾」了。
 
      另外,iOS在专业软件数量、体验两方面都仍然逊色于macOS。
iPad Pro & MacBook
▲提供了简单调整处理的PS Express。
 
      修整图片是我另一个日常工作需求,虽然Adobe提供了iOS版的PhotoShop Express、Lightroom CC等专业应用程序,但无论在使用体验或者功能都都不及于macOS版本的使用体验(PhotoShop Express功能略简单, Lightroom CC在导入RAW格式照片则会比较麻烦)。
 
      显然,目前iOS在专业软件方面仍然有着功能上的不足,部分专业程序在iOS平台上不是被大量简化就是运行体验不畅,这也无形中成为了iOS平台在「专业」装置方面发展的羁绊。
iPad Pro & MacBook
      所以,在专业办公层面上、在一个经常面对显示屏的用户层面上,MacBook 以及其他笔记本电脑依然是更可靠的生产工具。
 
iPad Pro 是有进步的,但它离完美还有一段长路
 
      曾几何时,在iPad还没有「Air」和「Pro」的时候,许多人并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生产工具,而是一个娱乐终端,更有什者将它称之为「放大版iPod Touch」。iPhone多年居高不下的售价、iPod Touch的硬件配置跟不上,使得iPad这款一万出头就能买到的大屏幕iOS装置在当时受到了莫大欢迎。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