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欧2019-04-06 00:00:00 热度:

专访丨鲲云科技牛昕宇:定制数据流的边缘超越

LX A i 中 国 网 Q

随着这两年5G、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边缘计算”这一名词就不断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相比于他的前身“云计算”,边缘计算以更强大的数据整合和数据集中化处理能力而大放光彩。边缘计算能更高效、更安全、更快的处理数据,无需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处理,这样既可以节省大量带宽,还可以提升效率。 

在如今空前火热的人工智能风潮推动下,“边缘计算”也首次出现在Gartner 发布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中,并迅速成为年度最热科技词汇。几乎所有的专家论坛或者科技峰会都会设置边缘计算专题,几乎每个前沿科技企业的领导人都在阐述他们在边缘侧的技术储备和未来规划,几乎所有计算领域的学者、专家都对此发表了看法。边缘计算,正在被前所未有的关注着,一时风光无限。鲲云科技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他们以自主研发芯片架构为底层,以开放应用平台为依托,打造了人工智能的顶层应用开发生态平台。 

帝国理工的“帝国梦”

鲲云科技的联合创始人牛昕宇博士是大家眼里不折不扣的学霸。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牛昕宇选择前往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继续深造。牛昕宇告诉,他之所以选择帝国理工是因为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接触到了AI芯片这些方面的信息,发现英国的人工智能比较厉害,包括此前横扫围棋界的AlphaGo都是帝国理工的专家学者做出来的,虽然相比于美国,英国比较冷门,不过能接触最前沿的技术还是让牛昕宇最终选择了帝国理工。

在这里牛昕宇博士遇到了他的教授Wayne Luk陆永青院士。陆永青院士拥有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会士等一系列荣誉。在牛昕宇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向陆永青表达了创业的想法,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联合创立公司。陆永青院士为公司取名Corerain, 牛昕宇确定了“鲲云”这个名字,取自《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牛昕宇说,希望鲲云科技有朝一日能随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成长为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AI芯片的伟大公司。

目前公司团队的其他人员绝大多数也都来自帝国理工,鲲云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CTO蔡权雄也是帝国理工的博士后。“我们几乎搬空了帝国理工实验室里的所有人才。”牛昕宇博士笑着说到。牛昕宇也希望团队能继续发扬务实的学院派精神,共同走出鲲云自己的成长路程。 

CAISA架构与AI平台

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鲲云,从自身技术优势出发,打造出了自己的技术壁垒。目前鲲云拥有基于CAISA架构的芯片板卡与鲲云AI应用开发平台两个系列产品。 

鲲云AI应用开发平台

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一系列进展,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顺应这一潮流,不少企业和研究机构也推出了自己的深度学习开发平台。目前主流的AI平台多聚焦在云端或服务端的解决方案,对于前端设备的平台支持还处于空白阶段。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对面向前端设备的芯片级开发平台的需求迫在眉睫,鲲云AI应用开发平台应运而生。 

鲲云AI开发平台聚焦于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能够做到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SG优化、硬件编译到板卡测试的全自动化支持。该平台仅需用户提供数据标注就可以自动化、定制化的提供针对特定领域的AI前端产品及解决方案,整个过程无需底层硬件专业知识,无需任何代码编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这让有人工智能开发需求的领域和行业可以轻松在鲲云AI开发平台上定制自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让终端应用成为拥有“智能大脑”,让芯片实现人工智能化,真正做到了快速高效地利用AI技术赋能终端,赋能行业。 

同时,该平台融合了鲲云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硬件优化,实现了对绝大多数现有深度学习网络的支持和加速,鲲云AI开发平台能够很好的促进和支持基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前端解决方案在智能监控,智能生产,物联网等领域的更加快速落地和推广,加速前端AI技术的蓬勃发展。 

基于CAISA架构芯片板卡

鲲云科技的高性能芯片主要得益于鲲云科技团队在定制计算领域30多年的积累,芯片产品采用定制数据流(CAISA)架构,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的特性,能够实现最大化资源能效比,远高于业界通用的20%理论性能利用率。底层参数化,可配置通路,多层并行便于芯片拓展,3D卷积神经网络架构提供了更多的可拓展维度。基于原创性的芯片底层架构,鲲云科技的芯片产品“雨人加速卡”和“星空加速卡”能够满足算力不断前移的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需求,为其提供底层硬件支撑。 

鲲云科技也向展示了基于星空二代的单卡16路视频实时处理方案。通过服务器嵌入星空加速卡,可同时支持16路1080p视频中对最小60×60像素的特定目标全检测及视频结构化分析,实现1080P高清实时视频200帧/秒的检测性能,延时低至5毫秒,功耗为35w,实测性能达理论峰值的90%。充分体现了自主研发的定制数据流架构芯片高性能、低功耗、低延时的特性,最大化资源能效比,满足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提升的算力需求。可为安防行业中交通、商场和住宅等场景数字安全监控及行人、车辆、路况等提供深度学习目标定位、去重、识别、属性分析一体化的后端人工智能方案。也为城市发展提供更智能的安防、工业监控、智慧城市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垂直领域无门槛快速落地

作为一家技术领先并以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快速落地为使命的AI芯片公司,鲲云基于自主研发的定制数据流架构建立了免费、开放、零门槛的AI应用开发平台,用户仅通过提供数据标注就能在鲲云的端到端编译工具链RainBuilder上实现从顶层算法到底层硬件的全自动化编译并生成个性化应用。现已实现多个物联网场景的应用落地。 

此前,鲲云将“星空”加速卡芯片应用在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数据的高速实时处理及异常状态检测(实时监控、实时分析、实时预判、实施存储等)方面。该应用解决了大型民机试飞过程中大量试飞数据处理时间长、分析手段少、异常状态定位慢等关键问题,为试飞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异常定位提供有效工具。作为鲲云科技与中国商飞的战略合作项目,星空加速卡芯片改变了民机试飞模式,提高了试飞效率,并对未来民机的运营管理和商业化提供支持。 

除国产大飞机C919的应用,星空加速卡芯片还支持人脸、车辆、行人和专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目前已经在安防、教育、自动驾驶、工业监控等领域实现了商业化规模落地。自2016年成立至今,鲲云科技已经完成了天使轮、Pre-A轮以及A轮融资。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 

日前,鲲云科技联手英特尔在重庆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开展基于FPGA的人工智能芯片应用设计培训,来自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近30所高校的学者和专家参加了培训交流活动,期间牛昕宇博士亲自主讲。 

牛昕宇告诉:“由于行业门槛很高,在创业初期最难的就是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出于这方面考虑,鲲云开展了高校合作计划。” 

鲲云高校合作计划是由鲲云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院发起,旨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芯片、开发平台和垂直领域解决方案等方向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以及与市场端广泛的互动关系,在加强AI 的“产学研”合作,推动AI的国际学术交流,促进高校AI人才培养,为AI领域提供更加开放、更加活跃的产业环境。 

除与Intel合作进行人工智能课程培训外,鲲云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研究院已同帝国理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成立联合实验室,在定制计算、AI芯片安全、工业智能等领域开展前沿研究合作。 

助力智慧城市 

目前,我国数百个城市提出了打造“智慧城市”宏伟战略目标,安防产品和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和重要技术支撑,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鲲云科技结合自主研发的“芯片+平台”已在安防、教育、航天、航空、工业监控等各领域落地,为智慧城市提供体系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此前鲲云科技就与浦东新区城市运行中心签约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首批合作伙伴。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对城市人流、工地安全、渣土车等特种车辆管理等进行提前研判和处理,违规记录会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抓拍和记录即时推送到城运中心、业务负责人以及监管单位,形成一个完备的监管网络,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效率。鲲云提供的解决方案将基于定制数据流架构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城运中心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了作业效率。牛昕宇表示,今年鲲云科技将会有更多智慧城市项目的落地。 

人工智能远未达到爆破点 

鲲云科技Pre-A轮投资方星瀚资本杨歌认为,中间模块层以及底层硬件之间的投资机会长远来看投资机会一直都在。杨歌表示:“中间模块和底层技术之间还有很大一片的发展空间,所以整体来看,偏运用层的投资相对可能没那么乐观。看好一些AI结合垂直类行业场景做大数据分析的运用,结合大型企业、机构开展数据分析的To B类机会。 

在杨歌看来,现在人工智能所处的环境和1960年前后计算机行业发展很类似,正处于爆发前夜,伴随着人工智能中间模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并且走向标准化之后,中间各模块之间带来的整合发展实际上才是人工智能最终的爆破点,到那个时候人工智能领域也许将会拥有像1970年左右出现微软等超级机构的机会。

牛昕宇用了硅谷100年发展历程中软硬件相互迭代发展的规律来做论证——当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总会存在底层硬件不够用的情况,然后这时又总会有一批人投身去做硬件,并因此产生新的投资机会,但当底层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又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做软件和算法方面的创新,如此周而复始。 

目前国产芯片面临的是起步晚的问题,这造成了其他厂商已经做成完整的生态,这时候再拿出一颗一模一样可能比别人新、性能更高的芯片,其他厂商要替换的不是底层的芯片,需要替换的是整个生态,这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了。“为什么我们愿意做人工智能芯片,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行业,这个领域有机会给国内的芯片行业去搭建生态,这将带来一个新的时代。”牛昕宇在谈到公司未来时说到,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这个行业,而他也始终牢记着自己要打造人工智能领域“中国芯”的创业初衷。


AI如何持续渗透平安城市?安防企业为何纷纷“进军”商业?智慧交通除了“大脑”还该关注什么?如何抓准家庭社区安全零散的市场?

2019年5月23/24日,将举办GIIS2019中国智慧城市峰会,本次峰会将延续前两次会的主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龙头企业、标杆初创企业、知名投资人等,聚焦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平安城市、智能商业、智慧交通、家庭社区安全)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

活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95

智慧城市-02.jpg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