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商报2019-06-01 00:15:00 热度:

未来故事 人工智能与内容创作者的较量

LX A i 中 国 网 Q

原标题:未来故事 人工智能与内容创作者的较量

“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还不能取代内容创作者”

“未来两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成果可能超过美国”

“谈论文化的未来,就避不开要谈论数字化”

5月31日,故事驱动大会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正式开展为期两天的会议,这也是该活动第七次在京交会上亮相。本次故事驱动大会继续以“一带一路”作为重点策划基础,以“文化的未来”为主题,特别关注“人工智能与未来故事”和“跨媒体&跨文化讲故事”,同时介绍北欧和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情况,并安排和中国出版传媒业的贸易洽谈,以促进商务往来。

现阶段,图书、电影、视频、游戏、动漫等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内容资源的核心地位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美国科幻小说作家阿西莫夫在1956年出版的《最后的问题》中预言的人工智能,也逐步出现,甚至已经进入媒体领域。

高尔登芬奇公司执行董事柯林表示,通过与出版商就人工智能相关话题进行沟通后发现,有1/3的人表示自己完全不明白人工智能,也不知道该如何将人工智能与出版联系在一起;但另外不到1/3的人,他们会将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进行联系,且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把联系放在自动翻译,有的则在内容的生产、产出等领域。

尽管现阶段真正将出版与人工智能联系在一起的只是一部分出版商,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确实已有出版商通过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推动自身业务实现进一步发展。以电子书为业务的Bookwire为例,在电子书的推广和内容销售方面,该公司可以用人工智能为书籍进行自动定价,判断不同的定价可能会达到什么样的利润比,从而使效率能够提高30%左右。

如今人工智能在国内的创新互联网企业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以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的出版物纷纷出现,且据美国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发布的报告表明,未来两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开发成果可能会超过美国。

在柯林看来,从短期来看,人工智能还不能取代内容创作者,因为优质内容的产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人工智能目前还不能做到这一点,但可以围绕核心业务在发行、营销等其他方面,帮助完成最终的创作。现阶段已有很多出版商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力量,可仍有不少人还在犹豫,希望出版界内部包括外部专家之间能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和合作,让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人工智能方面,从而为出版行业建立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

谈论文化的未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蒋玲表示,避不开要谈论数字化,数字化会为文化带来机遇与挑战。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