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根据自己的濒死体验,提出了未来人与人工智能共处时人类应该发展的独特优势。2013年,李开复曾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癌四期,后来逐渐康复。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也启发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李开复认为,“在爱与被爱的能力上,人类是独一无二的。爱是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不同。”狭义的人工智能毫不自觉,没有情感,它在击败世界棋手冠军的那一刻,体会不到胜利带来的乐趣,也不会激动到产生要拥抱一位它爱的人的渴望。李开复说,“人工智能不会拥有爱的情感。爱是机器的缺失。”
未来,人工智能或许比人类医生更快、更准地诊断出病情,但病人不会只想听到“您患有四期淋巴癌,五年内死亡的概率是70%”这样冷冰冰的告知。我们需要“关爱医生”,他会陪伴病人,和病人探讨病情,同时还会用“李开复也患过这种癌症,但他恢复得很好”这样的案例来鼓励病人。未来我们对这样的“关爱医生”有巨大的需求。同样的理念也适合律师、教师、会计和婚礼策划人员等职业。当下的很多志愿服务工作,未来都可能成为真正的职业,比如血库的助工、孤儿院的老师等。从事这些新岗位的人将会让世界充满爱与欢乐。
因此,李开复这样描绘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蓝图:“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完成多数重复性工作,它所带来的巨大悬殊,则由充满了人性光辉的机会来弥补。”
对于未来, 李开复提醒说:“不论我们选择什么,都会成为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如果我们选择了人类完全被机器取代的世界,不论事实有没有发生,我们都放弃了人性本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了屈服,人类就会走向终结。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选择追求人性,就算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机器真的取代了人类,我们也能在屈服时明确我们已经承担了责任,并且因为从中获得了乐趣而无怨无悔。”
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