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深夜的屏幕前,有人用一台电脑、一行行代码、一段段提示词,搭起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有人把AI变成镜头,拍出新一代短剧与影像;
有人把AI变成画笔,创作出前所未有的视觉与音乐;
也有人把AI变成“同事”,运营起真正意义上的“一人公司”。
他们,就是属于这个时代的AI Creators。
今天,我们正式公布首届「2025 AI Creators 100」年度名册,将这100位正在重塑创作方式、商业路径与个人边界的创造者,呈现在你面前。
01 为什么要做一份「AI Creators 100」?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
AI 不只是“工具升级”,而是个体能力结构的重写。
有人用多模态模型做影像、音乐和叙事实验;
有人用智能体把复杂工作流程“自动驾驶”;
有人用AIGC工具做IP、做品牌、做长期内容资产;
还有人,已经用AI跑通了从产品到变现的完整闭环。
因此,从 2025 年起,非凡产研正式发起“AI Creators 100”(AI百大创造者)年度评选。
我们希望系统性地寻找、记录并致敬这批人,他们深度使用 AI,而不是“浅试一下”;
他们在创意、产品或商业上,真的做出了新东西;
他们代表着未来几年个体与小团队的可能性上限。
这份榜单不是一次性的“热度集合”,而是一个长期运行的年度观察坐标系。
02 他们是谁?来自四个象限的创造力样本
为了更完整地呈现AI创作者生态,我们把本届入选者划分为四个象限,每一象限都代表了一种典型路径:
AI艺术先锋(Creator)影像、音乐、叙事、视觉艺术等方向的创作者,是AI美学与想象边界的开拓者。
技术与工具极客(Builder)个人开发者、开源贡献者、提示词工程师,是创作者的“基础设施”和“军火库”。
思潮与布道引领者(Influencer)博主、教育者、社群组织者,把复杂的AI知识翻译给更多人,真正推动认知升级。
商业与模式探索家(Founder)擅长用极小团队,跑通清晰商业模式与盈利闭环,是AI时代“一人公司”的代表。
这100位入选者,分布在短剧、音乐、视觉艺术、数字人、智能体、写作、代码生成等多个领域。你会看到成熟大牛,也会看到正在抬头的新面孔;既有流量可观的头部创作者,也有暂未出圈但极具潜力的“隐形高手”。
03 怎么选出来的?一套为创作者设计的评估模型
为了避免“只看粉丝数”这种粗糙评判,我们为本次评选设计了一个面向 AI 创作者的四维评估框架CPIS 模型:
C 创作创新性(Creativity)作品是否有独特风格?是否真正用AI做出了“以前不会有”的表达?
P 产品力(Product)他/她是否把作品、工具或服务变成了“产品”?是否有真实用户、真实留存?
I 影响力(Impact)不只是数据,更看在专业社群、垂直圈层中的口碑与认可度。
S 社会与行业潜力(Social Value & Potential)有没有在开源、分享、行业实践中做出贡献?有没有对未来路径的引领作用?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综合参考了:平台与产品数据、行业伙伴推荐、提名委员会意见以及长期观察记录,并在不同领域之间做了平衡,希望这份榜单既有代表性,也真正有“发现价值”。
04 谁在提名他们?一张来自行业内部的“认可票”
首届「2025 AI Creators 100」采用的是提名委员会邀请制,而不是简单的公开报名与投票。
提名委员会来自两条“轨道”:
一条是行业生态伙伴包括AI技术公司、内容平台、工具服务方等,他们用数据与一线观察,推荐在各自生态中表现最突出的创造者。
另一条是圈层意见领袖超级个体创作者、社群组织者、学界与创意行业代表、长期关注AI生态的媒体与投资人等,他们从更垂直、更专业的视角,挖掘那些真正有探索精神、但可能尚未被大众充分看见的人。
我们希望,这100个名字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自带一层“内行认可”的底色。
最后,诚挚地邀请你:
把这份榜单转发给身边正在用 AI 创作的人;
从海报中选出几个你最感兴趣的名字,去关注、去研究他们的路径;
也欢迎你向我们推荐,你心中的下一届 AI Creator。
因为在这个时代,
每一个认真对待创造的人,
都值得被看见。
2025 AI Creators 100 名单,正式发布!
本文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