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互联网2025-11-20 00:00:00 热度: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导读: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年会倒计时25天2025(第十二届)高工机器人年会2025(第六届)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具身觉醒 智变升维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高工移动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年会时间:2025年12月15日-17日年会地点:深圳机场凯悦酒店*本文共约3983字,阅读完成需 ......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8565829548,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年会倒计时25天2025(第十二届)高工机器人年会2025(第六届)高工移动机器人年会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具身觉醒 智变升维

主办单位:高工机器人高工移动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年会时间:2025年12月15日-17日年会地点:深圳机场凯悦酒店

*本文共约3983字,阅读完成需8分钟。

到了年底,资本对人形行业的热度不仅没有降温,反而在不断加码。他们都在试图抓住人形赛道真正起飞前的最后窗口期。

在国内,加速进化、星尘智能等企业陆续拿下亿元级融资;乐聚更是完成15亿元Pre-IPO轮,为冲刺上市做最后准备。在海外,Neura Robotics正推进高达12亿美元(约85.3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引发全球关注。

而今天,这股热度又被进一步推高。

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星动纪元宣布完成A+轮近10亿元融资,由吉利资本领投,北汽产投战略投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联合注资。


据透露,这是今年汽车产业对具身智能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

星动纪元长期受到产业资本青睐:从阿里巴巴、海尔资本,到吉利、北汽、联想,各大巨头几乎悉数押注。值得注意的是,吉利在具身智能赛道只投了两家:一家是宇树,另一家,就是星动纪元。

在资本的下注版图里,赢家的轮廓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星动纪元VS Figure:

中美人形双星路径对照

在全球具身智能行业中,Figure无疑是大家一致看好的“未来赢家”。

这家人形明星企业自今年以来,不仅深受资本青睐,在九月完成超过10亿美元的C轮融资,基本提前锁定2025年全球人形行业融资标王,其估值高达390亿美元,更是一骑绝尘。

在产品端,他们发布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3被《时代周刊》评为“2025年最佳发明”,该机器人专为Helix模型、家庭场景及全球规模化应用打造,其硬件和软件层面都实现了全面重构,并且在规模化生产上更放话“未来4年内量产10万台”。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这些指标之于行业而言,不仅带来了话题热度,更逐步构建起一套“产品资本落地”联动的路径范式。Figure现在更像是当前全球人形机器人竞赛中的路标:你可以反对它的做法,但你必须承认,它已经成为很多企业默认的参考模板。

自从特斯拉开始掉队之后,Figure已逐渐成为美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技术标杆,也为全球范围内“人形机器人应该怎么做”设下了一条路径范式。

这条路径具备以下特征:一是以软硬一体为原则,具身大模型与整机协同设计;二是聚焦驱动、控制、交互等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保证对供应链的掌控;三是真实场景驱动,以真实落地数据反哺模型训练迭代。

在Figure引发的这类技术路径被逐步固化为行业共识的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有些中国具身智能企业正对其进行本土化回应。

不同企业的落点各有差异:有的拥抱软硬一体的工程逻辑,但坚持统一大模型的路径;有的认可端到端闭环的必要性,却选择通过生态合作分拆零部件自研压力。路径不同,底层判断亦不尽相同。

而在这些分化路径中,星动纪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对比样本,这也或许是资本愿意重金押注他们的根本原因。

从模型架构到产品形态,从软硬协同到控制精度,星动纪元所展现的路径,可以看成是中国企业回应Figure所代表的那条全球主流通用人形范式的一种答案。

而这正是它们最值得被并置讨论的原因:当具身智能企业们走到了同一卡点,他们的选择决定了他们向哪个方向开拓,星动纪元与Figure的路径交汇于此,但真正的分野,也从这里开始。

01技术力对比:不是“像Figure”,是走到了同一技术节点

从核心模型架构来看,星动纪元与Figure均采用了当前行业内最被认可的具身智能范式“认知模型+控制模型”的快慢系统架构。通过latent向量进行信息传递,实现从环境感知、语义理解到动作控制的分层协同,构建出具备泛化能力与高响应速度的具身大模型体系。

星动纪元的端到端VLA具身模型ERA42,是目前国内唯一公开基于该架构并实现真机部署的具身智能系统。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ERA-42由清华系团队主导开发,ERA42采用70亿参数的VLM作为上层认知系统,配合4000万参数的控制模型实现下层高频动作执行,已在工业物流、连锁零售等多类真实场景中完成部署验证。其核心论文已发表于CoRL 2024,获得国际学界广泛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ERA-42是国内唯一实现高自由度人形机器人全身及五指灵巧手精准控制的模型。全球仅有4个具身模型支持五指灵巧手的精准控制,其余三个为Figure Helix,特斯拉Grok及英伟达GR00T。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Figure的Helix模型同样采用“70亿+8000万”参数结构,支持200Hz高频控制,已在家庭与工业环境中实现多轮任务执行。作为目前国际市场上技术成熟度最高的端到端具身模型之一,Helix的演进路径和产品组合正在引领全球对具身智能能力边界的重新定义。

更具意义的是,星动纪元与Figure在“如何造人形机器人”这件事上,也展现出了高度一致的战略选择。

两家公司都没有止步于只做“大脑”,而是选择了“本体+模型”一体化的全栈式路径,并遵循“核心能力自研+外部生态协同”的工程策略。在硬件系统层面,星动纪元构建了覆盖驱动系统、减速器、控制器、灵巧手在内的完整整机平台,硬件自研率高达95%;

Figure则重点投入能源系统与关节模组的自主设计,同时与Tekscan合作开发定制力传感器,以提升动作控制的物理交互精度。

灵巧手,作为通用机器人的“最后一厘米”,也成为双方共同发力的关键模块。星动纪元自主开发的国内首个采用全直驱方案的星动XHAND1五指灵巧手,具备12个全主动自由度与25kg抓取负载;Figure的灵巧手则不仅搭载了能“感知一根羽毛重量”的触觉传感器,还在每只手掌内嵌广角摄像头,当视角受限时,机器人仍可调整灵巧手动作,维持操作的稳定性。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这种对“手”的高度重视,反映出它们在具身智能理解上的深层共识:没有一只真正能用的好手,人形机器人永远只是大玩具。

穷其道者,归处亦同。从模型架构到整机协同,从快慢系统到灵巧手设计,星动纪元与Figure并非简单的对标与模仿,而是在同一个技术方向上基不同路径形成的深度共识与工程共振。

02工业优先vs家庭优先

在相似的技术架构下,Figure与星动纪元却在产品推进路径上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Figure起步时同样选择了工业物流。他们多次发布机器人在宝马工厂作业的视频,强调Figure 02能在真实工厂环境中规模运作。然而,《财富》杂志对其提出“夸大宣传”的质疑,也让Figure的工业落地之路变得扑朔迷离至少从目前公开信息来看,量产工厂场景仍未真正跑通。

这或许是Figure在最新一代产品Figure 03中做出转向的原因之一:从工厂,切到家庭。

最新演示中,Figure 03将重心放在家政服务、环境交互和基础抓取等任务上,试图构建“未来家庭助手”的叙事。这条路线的优势显而易见公众期待高、行业关注度足、资本情绪更兴奋;但代价同样巨大:家庭场景动态性强、非结构化程度高,对感知、安全性和动作精度的要求远高于工业场景,模型训练周期和稳定性压力,也随之成倍增加。

星动纪元则一直坚持深耕物流、制造场景。这些场景具备天然优势:任务结构清晰、可控性强、ROI可测,且更适合验证模型的稳定性与泛化能力。ERA-42目前已在多种工业任务中实现单策略多任务(one policy for multiple tasks)能力,模型不需重构,仅需少量训练即可完成任务迁移。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现实数据也表明,这条路线正在被跑通。

据透露,星动纪元目前的人形机器人订单已突破5亿元,合作伙伴覆盖物流、制造、3C电子、商业服务等多个行业,包括吉利、雷诺、顺丰、TCL、海尔、联想、世纪金源等。在物流分拣等场景中,他们已形成标准化、可复用的解决方案,并获得多家头部快递企业的大额订单,其中最大单笔订单近5000万元。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两家企业的选择本质上是行业的经典分歧:

一个押注稳定性,一个押注想象力;一个先做“能落地的工业产品”,一个先做“前景无限的家用商品”。

03一位连续创业者VS一位深耕学术工程的科学家

更值得玩味的,是两位创始人的风格气质。他们身上,或许可以看到中美两国创业路径的鲜明对照:Figure是叙事驱动,星动纪元是工程驱动。

Figure创始人Brett Adcock是连续创业者,曾创立招聘平台Vettery(被收购)与飞行汽车公司Archer(纳斯达克上市),善于商业化落地、资本运作与团队整合。其Helix模型背后,是微软、英伟达、Brookfield数据场景等多方生态资源的强势绑定。Figure擅长通过“超级叙事”撬动巨量资本与全球关注。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则是完全不同的底色:清华大学本科、UC Berkeley博士,曾任清华助理教授、微软研究院访问学者,主导清华人形机器人实验室,是行业罕见的AI+机器人稀缺复合型人才。其创业路径来自真实科研与工程积累,在成立之初即组建出覆盖模型、算法、硬件、控制等全链条的研发团队,并实现全栈自研。

阿里、吉利都押注的人形公司,在做 Figure 做不到的事

星动纪元创始人陈建宇

他们一个擅长构建“愿景-资本-技术”闭环,一个擅长建立“算法-硬件-场景”全栈工程系统,分别代表“讲故事的人”与“把故事做出来的人”。

也正因此,星动纪元至今没有像Figure一样用视频和发布会一次次引爆行业关注,却已经完成了从STAR1到L7之间的硬件平台迭代,并实现了ERA-42模型与XHAND1灵巧手的深度联动。

他们之间的对比,正是中美两国具身智能创业路径的差别:美国更擅长描绘未来,用激动人心的故事,吸引资本与人才涌入;中国更擅长把未来打造成现实,在实干中,将实验室产品快速迭代成规模化量产的商品。

星动纪元正是中国企业的缩影:他们的确更“沉默”,但节奏并不慢。


结语:

中美路径分化,决战时刻已到

在这两条路径不断分化的同时,真正的现实检验已经悄然展开:谁能把产品做出来、交付出去,并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这一点上,星动纪元已经迈出关键一步。截至目前,其人形产品已实现批量交付,累计交付超过400台,还有数百台订单正在排产,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海外。

这组数字意味着其产品已经在全球市场中被验证,这是大多数人形企业仍未触及的门槛。

正是在这样可量化的交付结果下,“中美路径之争”从纸面推演真正进入实战阶段。

Figure与星动纪元,是当前全球通用人形机器人路线中最受关注的两家公司之一。但他们更像一组对照组,而不是同质竞争者。

Figure代表的是“技术资本产业”一体推进的硅谷路径,高融资、高曝光、高预期,以“讲清楚未来”驱动现在;星动纪元代表的是“技术自洽、工程为核”的中国路径,以“把今天做深”打基础。

2025年已被视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但真正的商业化分水岭将出现在2026年。谁能实现批量交付?谁能真正走入工厂、仓库、家庭?谁能形成复购订单和工程闭环?

这不只是产品战,更是战略战、工程战、团队结构战。

也许他们会在不同的战场胜出,也许他们将共同定义这一代“人形机器人”走向现实的全部样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中美路径的分流已经开始,Figure与星动纪元只是第一个清晰的标本。

来自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