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11-15 10:00:30 热度:

用机器人召唤未来,峰会永久举办地余姚登上央视财经频道!

LX A i 中 国 网 Q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魅力中国城》节目第三季在北京录制,浙江宁波余姚受邀展示城市风采。余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郑传统,副市长王安静率余姚推介团以“阳明故里 幸福余姚”为主旨,充分展示余姚的城市魅力和文旅特色。经“城市初见”“城市味道”“城市名片”三个环节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城市形象展现与内涵反映,余姚创新创优的城市特征、人文风情和现代成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令人赞叹。

《魅力中国城》录制现场

《魅力中国城》节目的第三季从全国精挑细选出余姚等独具魅力、处于转型创新期的城市作为代表,以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底色,以城市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为脉络,从文旅视角切入,挖掘城市的深层魅力。郑传统出镜演说,为全国人民做“余姚导游”。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艾伟、浙江卫视节目主持人伊一从各自的领域解读余姚。担任节目点评嘉宾的学者张颐武、歌手龚琳娜、电视节目主持人高博客观评价、妙语连珠。

初见惊鸿,再见倾城。城市进行两轮推介,此次为第一轮推介。是不是急着了解央视视角的余姚是什么模样?据了解,若无意外,节目将在11月17日播出。

《魅力中国城》展现余姚风采

张颐武:不仅要去美国硅谷,还要去浙江余姚

余姚全域旅游从河姆渡文化开始,长江流域文明从河姆渡人工培育的水稻开始,余姚的创新从河姆渡悠扬骨哨、榫卯结构迈步。在“城市名片”环节中,热闹的现代舞蹈串烧反映手机镜头生产、机器人共舞等情景,讲述了从事智能产业的余姚3家代表性企业,令人耳目一新。郑传统说:“余姚有两张名片,一张是历史文化名城,一张是优秀创新型城市,两者一脉相承。”这一脉相承的就是起源于河姆渡、应用于现代发展的创新基因。

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峰会盛况

“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用骨哨召唤未来。到了我们这个时代,余姚人用机器人召唤未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城市是走向未来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决定整个世界的未来。余姚在这方面领先一步。”看完、听完余姚的“城市名片”展示,张颐武说,“对旅游者来说,我觉得余姚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我们不仅需要去美国的硅谷,去北京的中关村,还要去余姚感受高科技,感受未来创新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魅力中国城》录制现场

当前,余姚积极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重点打造“两区三城”,智能经济、文化旅游等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玉红说:“节目的公益录制与播出将有力宣传好余姚的发展成就,有效讲好余姚故事,切实提升余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除两轮在央视黄金时段展示推介外,该节目全年多次重播,2分钟城市宣传片在央视财经频道滚动播出,央视财经客户端、短视频平台重点推送,能为参演城市收获十亿级流量。

面对电视镜头,张颐武真诚地表示:“我为余姚点赞。”

郑传统:余姚五个“气”,气贯岁月长虹

余姚因句余山、姚江水而得名,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如今,它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12位,连续9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城市初见”环节中,郑传统深情演讲,对余姚的历史文化与当代发展情况如数家珍。他概括了五个“气”,即厚重底气、儒雅文气、山水灵气、浩然正气、创新锐气,神形兼备,甚为独到,有力增强了在场嘉宾以及观众对余姚的认识和向往。

余姚河姆渡遗址

郑传统说:“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千年前,河姆渡人就已经从野生稻谷的枯荣中找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技术。同时,河姆渡先民还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他们行舟划桨、崇鸟敬日,这些物质和精神遗存把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两千年。”值得一提的是,录制现场,延边与余姚互换礼物,余姚向延边赠送的正是河姆渡“双鸟朝阳”象牙件(复制工艺品)。

郑传统还说,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享有“姚江人物甲天下”的美誉,历史上出过5名状元、634名进士;在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中,有两位是余姚人——王阳明和黄宗羲。王阳明是著名的军事家、教育家、书法家、文学家,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更是独树一帜。他经常回家乡省亲、讲学,坐落于他出生地瑞云楼近旁的中天阁至今还回荡着他“知行合一”的睿智声响。

郑传统更向全国观众发出了邀请:“东南最名邑,余姚欢迎你。”

艾伟:一席围千宴、一瓶杨梅酒,道不尽思乡愁

在“城市味道”环节中,情景剧表演阐释了余姚围千宴的意义,从伴有姚剧表演的明清时代大户人家寿宴,到当代婚礼宴席,再到新时期公司上市招待宴会,表明围千宴与余姚人息息相关。作为余姚嘉宾的伊一说:“余姚有民间的满汉全席——围千宴。”“围”代表长幼有序和主客有分的文化,按序落座,围成一桌。“千”代表菜肴品种很多,围千宴一般分为八围、十二围、十六围,每围有4道菜,十六围就是64道菜。

围千宴

围千宴传承人王福林、黄利伟师徒介绍:“今天的围千宴有3道主菜。一是‘三仙过桥’,承载了余姚的一个民间故事。二是‘傍林鲜’,采用四明山竹笋、河姆渡大米、姚江虾仁,非常鲜美。三是‘山海情深’,主料是余姚榨菜和延边辣白菜,余姚榨菜肉质脆嫩,口感香爽。”主持人问:“常说下酒菜,怎么没看到酒?”于是,郑传统又向大家推介了余姚的杨梅酒:“我们余姚是中国杨梅之乡。”

余秋雨在散文《乡关何处》里说:“那年我正好十周岁,在火车窗口与送我到余姚县城的舅舅挥手告别,怯生生地开始了孤旅。我的小小的行李包中,有一瓶酒浸杨梅,一包霉干菜,活脱脱一个最标准的余姚人。”对此,艾伟表示:“这其实是一段乡愁,人身上两样东西很难改,一个是口音,一个是味觉。对余姚人来说,他们想起故乡,就能想起杨梅酒和榨菜。”龚琳娜在品尝余姚杨梅酒后高歌一曲,说:“明初,中国戏曲形成了四大声腔,它们分别是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和余姚腔。我是通过中国戏曲了解、认识余姚的,希望有机会去余姚。”

现场观众感叹,得去余姚与机器人共舞,在良辰美景里品尝余姚菜、喝杨梅酒。

摘编:余姚日报、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余姚新闻网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