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机器人和人类共存的世界,人机交互、机器与机器的交互会越来越多,怎样更多的促进这些交互呢?Edson教授指出,确保所有的机体和所有的系统,都能用共同的语言来进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换和交流。
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Edson教授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IEEE建立了许多的工作小组,负责一系列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其中包括对于机器人和自动化的任务表达标准制定,此外,据Edson教授介绍,IEEE还有工作小组在负责自主型机器人无人控制的标准制定、环境及地图表达的标准制定、道德伦理系统设计的标准制定。
标准本体是什么?IEEE是这样制定的……
IEEE是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也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专业技术学会。目前,IEEE已经正式推出了针对机器人本体的标准“1872-2015 IEEE Standard Ontologies for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872-2015 IEEE机器人和自动化标准本体)”,它的目的是为机器人以及自动化领域提供一个统一的知识表达以及逻辑的方法论。
Edson教授接受采访
标准本体究竟是什么?若研究计算机科学,恐怕对于标准本体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标准本体是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体现各种概念的体系。但IEEE在机器人领域的标准本体是什么呢?Edson教授表示,IEEE的标准本体不光是对各种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同时也对概念之间的关联进行定义。有了这样的标准,在设计、研发各种技术及应用时,就能够更加统一。
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标准本体?在Edson教授看来,现在许多用于机器交互及系统交互的语言都存在模棱两可性,并不是非常的精确,给许多工作带来挑战。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机器人,也存在许多歧义。因此需要有更加明确的标准本体,形成一个标准体系,在未来开发机器人整体应用,能够使工作进行的更顺畅。
机器人也需要“紧箍咒”
随着机器人功能与技术的逐渐发展,人们对机器人的担忧也与日俱增,一些伦理社会问题也随之浮现。此前,IEEE曾针对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的道德伦理制定相关的本体标准,并提出全球倡议。据悉,Edson教授是IEEE RAS/SA P7007工作组的主席,正在制定伦理驱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的标准本体。
针对于机器人的道德伦理,Edson教授表示,希望通过标准本体,使每位研发者在设计及开发智能系统时,能够把道德伦理的一些考量放在首位。人工智能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的一些隐患,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能带来人权的侵犯。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必须把价值观及精神结合其中。比如说涉及的任何系统,都需要确保它能够使得人的生活、人的福祉得到提,确保不包含任何的歧视。
提出的解决方案会对人的生活与福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提高人的福祉?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尺度去衡量人的福祉是否有所提高?该解决方案是否影响到环境?所以,在制定解决方案时,要考虑道德伦理的方方面面,不管是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国际层面的法律法规,还是所有制造商和使用者,只有全部考量各方利益及关切,才能制定出好的解决方案。
IEEE发布人工智能新标准
所以制定这个标准能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应用,因为首先有了道德伦理的标准本体以后,它首先可以应用在道德系统设计的教学当中,而且对于政策制定者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为现在对于道德伦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一些歧义,比如说问责度和责任制,这两者之间现在也存在很多的争议。
Edson教授还表示,未来除了机器人的道德伦理标准外,IEEE还在制定针对机器人及智能自主系统,给人类进行提示的标准规范;针对数据隐私,儿童与学生数据管理及面部识别技术的标准;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促进人类福祉的标准体系等。相信在各类标准本体的引导下,人类和机器人彼此信任的未来必将到来。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