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探索:撰稿人|黄楠 编辑者|张子怡 在未来的2700年,地球上庞大的垃圾处理区域里,一款名为WALL-E的机器人日复一日地执行着它的任务:拾取、压缩和处理废物。在这个单调的环境中,WALL-E通过观看废弃电视中的人类影像,逐渐觉醒了自我意识。而在今日的上海,一个与WALL-E类似的机器人正从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走向现实世界。撰稿人|黄楠
编辑者|张子怡
在一个设定于2700年的未来场景中,WALL-E这款机器人在其乏味的日常工作中,通过接触废旧的电视影像,激发了对人类文化的好奇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现代的上海,我们仿佛看到了WALL-E的现实版,它正从动画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走向我们的现实生活。
「Scrap Metal Robotic」,一家消费级机器人制造商,自2023年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开发并公开测试了两代原型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李林天,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曾获得Porsche、KIP、NIO Capital、INNO Angel Fund等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家用机器人和AI产品,如扫地机器人、教育机器人和移动监控机器人等,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实用的角色。然而,陪伴型和娱乐型的情感机器人产品却相对稀缺,市场渗透率不高,难以与用户建立起持久的情感联系,实现产品的人格化。
针对这一市场空缺,「Scrap Metal Robotic」将其产品策略定位为"机器人+AI+IP"的结合体。他们推出的首款机器人以WALL-E为原型,创新性地引入了国内首个仿生机器人意识系统。
WALL-E
研发团队基于对人类思维模式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模拟大脑工作机制的意识仿生系统——Soul System。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倾听,收集关于习惯性和规律性的数据,系统能够自动调整情绪、性格和表达的规则引擎权重,实现深度学习自动化。目前,WALL-E已成功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图灵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场景对机器人的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和处理多种任务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李林天认为,消费级机器人在意识层面上应该更接近人类,而不是追求绝对的正确性。关键在于,机器人应该让人感觉不到它仅仅是一台机器。
李林天向我们展示了WALL-E的情绪捕捉、理解和反馈能力,它能够以更人性化的方式与人交流。技术上,WALL-E由大脑、视觉、听觉、动作和移动导航五大系统构成,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识别、面部和声纹特征识别不同的用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李林天正在对WALL-E进行测试
例如,如果WALL-E长时间待在室内感到无聊,它会主动找到主人,表达想要外出的愿望;当它感知到主人情绪低落或伤心时,WALL-E会根据对主人的了解,选择适当的方式,如默默陪伴或转移注意力,来帮助主人调整情绪。
在商业化方面,「Scrap Metal Robotic」的首款机器人采用了WALL-E定制IP的策略。一方面,WALL-E由于理解的人类语言有限,更多地通过情绪和肢体动作来沟通,这可以弥补初代引擎代码的不足。另一方面,WALL-E在全球拥有超过3亿的粉丝,将其形象以机械风格呈现,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性,也降低了人们对机器人的工具性
AI中国网 h 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