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2017-04-26 06:05:00 热度:

产品出问题引诉讼 服务机器人公司穿山甲转型不轻松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近日,服务机器人公司穿山甲因为生产的送餐机器人出现问题,被2015年的第二大客户告了。

虽然诉讼最终达成和解,但穿山甲机器人要付出60万元赔偿的代价,而且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的“大帽子”也戴在了头上。

这家从2013年中开始转型做服务机器人的机械企业,在转型路上走得并不轻松。

送餐机器人存在质量问题

诉讼公告显示,2014年10月15日,安徽国购商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向穿山甲机器人预付货款150万元,用以购买脸谱机器人、绘画机器人、下棋机器人以及送餐机器人等产品。

其中脸谱机器人、绘画机器人、下棋机器人等特殊需求机器人,穿山甲机器人未按合同出货,并于2015年11月25日退还了相应的33万元货款。

交付的送餐机器人,也被国购商业认为“(存在)环境不适用、性能不稳定等质量问题”,且一直未能有效改进。

因此国购商业将穿山甲机器人告上法庭,提出退还剩余的机器人货款117万元,以及赔偿违约金近2万元等诉讼请求。

诉讼最终达成和解:原告购买的机器人产品无需退还,穿山甲机器人赔偿原告损失、维修费60万元等。

表面上看,这只是普通的诉讼,金额也不算特别大。

但是翻看穿山甲机器人公开转让说明书,论坛君发现,这个原告却是它2015年的第二大客户。

2017年2月27日,穿山甲机器人在新三板挂牌,转让方式为协议转让。

据公开转让说明书,该公司2015年第一大客户是其关联公司昆山穿山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占其当年销售总额的7%;第二大客户为安徽国购旅游文化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占其当年销售总额的近6%。

虽然这里公布的第二大客户名字和诉讼的原告的名字,看起来并不完全相同,但工商资料显示,合同签订时,诉讼原告国购商业正是国购旅游的两大股东之一,而且合同签订时间与诉讼所提到的采购时间也是同一天。

因此从订单时间,以及国购商业和国购旅游的关系来看,这无疑是2015年的第二大客户把穿山甲机器人告了。

转型机器人三年多亏损在扩大

穿山甲机器人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的昆山顺驰机件有限公司,2013年5月准备转型做机器人时,改名为昆山穿山甲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的研发、销售。

其后直到2016年3月,又经过至少三次经营范围变更,最终形成了目前包括机器人、智能设备的销售、制造,以及货物、技术进出口等的业务格局。

转型后的穿山甲机器人,一方面剥离原有业务,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服务机器人的研发,财务上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014年穿山甲机器人营业收入尚有1800万元,净利润为231万元;到2015年,营业收入降为1694万元,净利润转为亏损87万元;2016年1——7月,营业收入仅为535万元,净利润亏损达到454万元。

营业收入下降如此严重,主要原因即是公司转型做机器人业务,逐步剥离几乎占主营业务收入100%的液压破碎锤业务。

业绩下滑的同时,穿山甲机器人现金流压力也不小:2016年1——7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约-1092万,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17万元。

为了保证公司2017年上半年资金的流动性,2017年4月13日,穿山甲机器人公告,拟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500万元。

所以这笔诉讼造成的60万元赔偿,虽然金额不大,但对如今的穿山甲机器人而言,也是颇为肉疼的。

服务机器人的“路”并不好走

据业内媒体报道,中国服务器机器人公司中,部分是做消费电子出身,对显示、触控较为熟悉,但是对机器人的控制技术等方面有所欠缺;部分是工控企业出身,对机械的功能和控制比较精通,但又缺乏传感、显示、无线传输等方面的专业技术。

最终造成结果就是,“开发难度大,产品迟迟不能上市”。

原本做液压破碎锤业务的穿山甲机器人,显然属于后者。

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与客户签订了下棋机器人等方面的订单,客户钱都付了,穿山甲机器人却无法按合同交货,最终退款的一大原因。

当然,也有部分机器人公司勉强交货,但使用中问题频出,用户体验极差。

就像此次诉讼,穿山甲机器人的产品,就被客户认为,“(产品存在)环境不适用、性能不稳定等质量问题”。

而且公司在公开转让说明书中也承认:“往期产品的技术目前已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市场反响一般。”

为了提高技术实力,穿山甲机器人也与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等高校进行合作,引进一些技术人才等,但是显然服务机器人这条路要真正走下去,还有很多难关要闯。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穿山甲机器人欣慰的是,来自服务机器人的收入增速还算可以:2014年不足6万元,2015年增至944万元,2016年1——7月则为535万元,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

AI中国网 https://www.cnaiplus.com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