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期间,人们都会用放大镜来看待一些新出现的概念。今年,哪个热点最受关注呢?显然是人工智能!本届两会,人工智能第一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发了广泛关注,也产生了人工智能可能会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推断。而连续五次在两会上提出人工智能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无疑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
虽然同样是在谈人工智能,李彦宏却创造了四个“最”
1、最具前瞻性
李彦宏是最早提出人工智能建议的全国人大代表,体现出了前瞻性的眼光。
今年两会,李彦宏算得上是焦点人物,而且谈的话题基本上只有一个:人工智能。从李彦宏今年提交的三份提案来看,《关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帮助解决走失儿童问题的提案》、《关于打造智能交通信号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提案》、《关于加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构建国家创新型经济的提案》,都集中在了人工智能身上。
去年两会,代表、委员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建议还不多,但今年已经吸引了一众科技界大佬的集体“跟风”。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要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培养与引进;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一口气提出了人工智能有关的九条建议,涉及到建立国家实验室、数据开放等主题;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也承认,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成为战略上的制高点,远比过去的人口红利、流量红利、内容红利更不可逾越;就连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复星集团董事郭广昌等企业大佬也在不同场合发表了对人工智能的看法。
有人开玩笑,总理报告中提及人工智能,是因为有李彦宏这个“明星代言人”。相比其他代表、委员的“跟风”,李彦宏早在2015年的两会上,就提出中国应该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进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2016年,李彦宏继续建议加快制定与完善无人驾驶汽车相关政策法规,推动互联网提速降费。2017年,李彦宏All in One,索性一下子抛出三份人工智能的提案,
2、最接地气
李彦宏的人工智能提案最接地气,最具可操作性。
说白了,人工智能的建议是“政治上正确”的事。尤其是2016年10月,美国白宫专门发布两份重要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 和《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将人工智能上升到美国国家战略高度。对于中国来说,人工智能是一场全球话语权的争夺战,这毋庸置疑。但空喊口号并不可取,也很难在人工智能上抢占到制高点。
李彦宏连续三年的提案和观点都聚焦到了应用层。他认为,人工智能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改变堪比当年的工业革命或电力革命,天花板在人工智能与行业、生活的落地应用上,人工智能如果能够和各个行业结合,将释放出更大的社会、商业价值。如果将人工智能看作是未来的基础设施的话,就像水和电一样,是不得不选的标配。因此,李彦宏建议,大力推进“智能+经济”发展,从观念引导、制度创新、数据开放和专项支持等方面,为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比,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专项计划,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要构建国家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并在数据开放与共享上构建合作机制。这些建议并没有问题,但可能没落到肯綮之处。
李彦宏之所以聚焦在应用层面上,是因为人工智能所处的战略地位和颠覆性,早已被全球普遍认可。但中国能不能成功卡位,关键在应用层的落地上。只有将数据和场景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