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研发一款专门诊断肺癌的机器人,读片准确度可达到96%~98%。”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在接受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专访时透露,这款能诊断癌症的“机器人”预计在年底前可投入使用。此外,他还就医疗改革、药品供应等问题畅所欲言。
关键词:健康卡
年底前省属医院均可受理
居民健康卡又被称为居民的“健康身份证”,持卡可以实现跨地区、跨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
“我们医院已经完成了关于居民健康卡的软硬件测试,市民目前在窗口就可以申领。”许戈良透露,包括省立医院、安医大附院在内的部分省属医院已完成居民健康卡的受理环境改造试点,这也意味着居民健康卡已经进入实质发卡阶段。
而在今年年底前,所有省属医院都能受理居民健康卡。许戈良介绍,居民健康卡的功能非常强大,随着卫生计生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持卡居民将陆续享受到如就医一卡通、预约挂号、自主查阅健康档案、就诊便捷支付、自助打印检查报告、远程医疗、跨机构电子病历调阅和检查结果互认等一系列健康服务。
而根据我省的医疗服务体系规划,到2020 年,每个居民都将有一张健康卡,届时看病将更加便捷、高效。
关键词:智慧医疗
可用大数据识别早期癌症
去年AlphaGo 横空出世,让人们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威力。在许戈良看来,未来3 年到5 年,人工智能会给医疗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医院正在和科大讯飞共同研发一款机器人,它可以对肺癌进行识别,读片准确度可以达到96%~98%。”许戈良介绍,他所说的这款“机器人”实际上是一个机器读片软件,它目前完成第一轮“学习”,读取和存储了30 万份有明确诊断的肺癌病例数据。在下一轮“学习”中,会再积累10~20 万份数据,准确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癌症死亡率高是因为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有些轻微症状经常会和一些常见病混淆,病人出现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进入中晚期。”许戈良说,机器的敏锐度已经超过人的眼睛,比如病变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人眼才能识别,但机器可以识别细微的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早期癌症。
“医生是需要辅助和支持的,机器的诊断辅助非常重要。当这款机器人达到一定水平后,我们把它们送到各个县区,就可以在当地直接帮患者读片,将大大提高基层医院的诊断能力。”许戈良介绍,这款机器人将在年底前完成研发并投入使用。
“一旦我们攻克了这项技术,以后还会针对其他疾病开发读片软件,比如肝癌、食道癌等。”许戈良说。
关键词:薪酬改革
以药养医的时代已经过去
上个月,国家卫计委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徽作为11 个综合试点省份之一,将选择3 个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在老百姓潜意识中,认为医生开大处方,做重复检查,目的是为了拿回扣。”许戈良坦言,这种现象在过去确实存在。为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省公立医院已经全部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破除了过去以药养医模式。
“我们要通过薪酬制度改革,把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给去掉,变成阳光的收入。”许戈良说,适当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在业内已达成共识,不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能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关键词:救命药
应当强化供应保障和预警
近年来,鱼精蛋白、平阳霉素、放线菌素D 等救命药在全国范围内频频出现“药荒”,不少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对于生产厂家比较少,用量比较少价格也比较低廉的药品,国家正在组织攻关,指定一些生产厂家专门生产,并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为它们提供支持,在厂家发生亏损的时候由国家进行补贴,从而确保药品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戈良说,国家卫计委近日已下发文件,不过恢复市场稳定供应还要有一个过程。许戈良建议,我省应当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