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还记得影片《人工智能》里能和真人媲美的机器人,他们除了拥有与真人难以区分的完美外形,更拥有甚至能够超越人类的头脑。电影中描绘了一个“完美”的人工智能之梦,智能机器人能迅速识别人类发出的指令,识别“机器眼睛”中捕捉的画面。但是现实中,按照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的徐俊刚教授分析所言,目前的人工智能还处于计算机能说能听能看的“感知智能”,还没有完全跨入《人工智能》中计算机能够思考、推定的“认知智能”。
事实上,人工智能不仅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关注,更在业界、甚至是个人生活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针对人工智能如何驱动未来这一问题,百度公司携手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教授学者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媒体专家,于近日在京开展了交流研讨会,共同探讨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科技未来,进一步向人工智能之梦迈进。
百度人工智能驱动未来交流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高随祥展望人工智能校企合作
立足“深度学习”平台 “百度大脑”背后的追求
不同于人们在刚接触到“人工智能”概念时的兴奋和憧憬,人工智能已经伴随着搜索、外卖、打车在生活中无孔不入,而人们对于智能硬件的期待对于目前人工智能的软硬结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