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智家2019-06-17 10:23:11 热度:

“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随处邂逅“智能机器人”

LX A i 中 国 网 Q

6月11日,作为上海首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场景之一的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正式揭牌。

走进长阳创谷园区,在任何地方都会遇到智能机器人,但由于在产业界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处于“婴儿期”,所以现在这些智能机器人只能从事比较单一的职业。

随处邂逅“智能机器人

在上海杨浦的长阳创谷“人工智能应用试点园区”里,各种的智能机器人随处可见:警觉的巡更机器人、灵巧的割草机器人、敬业的扫地机器人、呆萌的导览机器人……,成为园区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

利用精密的无线定位和人工智能自动修剪草坪的机器人,可以智能地管理大面积和复杂地形条件的园区、小区、商圈草坪。刚进入长阳创谷,记者就能看到两台割草机器人在不停地工作。即使站在他们面前,也很难听到噪音。通过厘米级无线定位和全自动无线定位,可以实现无漏草和断点连续切割;根据以前的定制,机器人也可以切割特定的图案来创建一个麦田怪圈。

在附近的道路上,左边是一个黑白巡逻机器人,它通过自己的“眼睛”(相机)在路上行走。它不仅可以升降高度,还具有多功能的“视、听、气、感”监控系统,可以替代或协助人类在安全、巡逻等方面的工作。即使在晚上,它也能不间断地长时间监视和巡逻道路。它甚至可以完成防火、防化、防爆等危险工作。

道路的右边是一个扫地机器人。它的外观非常普通,类似于一个沉重的垃圾箱,除了它会自动运行,并且在完成工作时不会忘记避开行人。远处,一个充电机器人正在等待顾客。它不需要特殊的充电停车位,兼容所有国家标准车型,灵活满足新能源车主的临时快速充电要求,与现有充电网络的相互补充。

长阳创谷总经理章弘介绍,现在,园区内的这种机器人已经有十多种,应用于咖啡、奶茶、冰淇淋、健身等消费和新零售领域、割草、巡逻、充电等服务领域,创造了十几个“无人”场景。“不仅是释放出来人力资源,将智能化系统参加到产业园区管理方法中;与此同时也期待产业园区内的公司能够在这种情景中找寻新的商品设计灵感。”

目标瞄准“智能双创生态”

据介绍, 目前园区内已汇集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约20家,占据办公空间50%以上,未来比例还将继续扩大。园区负责人说,6月11日正式“智能升级”后,园区希望能利用自有资源,以“AI新技术实验场”、“AI新产品示范园”和“AI创新企业集聚地”为目标,赋能更多初创企业,探索出全新的智能新生态。

走进园内刚刚开启的百度创新中心核心机房,可以看到三台巨型的黑色机架,如同多个电脑主机叠在一起。“这是ABC一体机,A是人工智能(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B是大数据(Big data),C是云(Cloud)”。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它不仅包含储存硬件,还集成了软件系统,具有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和运力。用户只要链接到服务器,就可以对大数据进行运算处理。

园区内已经集聚了一批类似启迪之星、百度创新中心等面向AI的“孵化器”,致力于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研发的新氦科技等研发与转发功能型平台,以及埃森哲数字创新中心、智能云科工业互联网等可供赋能传统行业的“工具型”企业。

新技术正在加速产业生态的重塑。上海市杨浦区科委副主任沈昕说,希望园区可以实现AI创新链条式的“接力”。“AI技术或者产品,进入园区实现全程‘云’申报;拿到执照后,启迪之星、百度创新中心等平台能帮忙孵化,还可以到AI-Link人工智能理念传播平台‘秀’一场;到产品阶段,埃森哲数字中心等可以进行柔性设计,创投联盟注资产业化;最终,政府部门还可以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将产品或场景应用到园区的设计和管理中”。

人工智能应用仍处在“婴儿期”

尽管已经提出了60多年,人工智能在产业界的应用仍然处在“婴儿期”。近年来,可解释AI、超越深度学习、从大数据到小数据……AI从学术界到工业界,出现一些颠覆性的趋势与变局。前不久,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公开表示,人工智能不仅在工业界有黄金十年,在接下来的二十五年,也会是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黄金时期。

上海杨浦区副区长丁欢欢说,杨浦注重在人工智能产业链各关键环节上全面布局,在杨浦的重点产业分布图上,人工智能科创企业形成生态群落式分布,形成了创智产业带、创谷产业带、环同济产业带和滨江产业带四个片区,未来还将重点打造生态群落、构建应用场景、协同创新平台和双创孵化环境。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英说:“上海即将发布第二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具备更全面、更具驱动力的场景,以人工智能为根本出发点,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市民生活和安全高效的城市运营,继续采取‘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全球征集解决方案。”

作为拥有24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上海人流、物流、车流、资金流、信息流密集,每天都产生和使用海量数据,是人工智能应用落地的天然实验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逐步从1.0阶段的互联网、2.0阶段的大数据,演变到3.0阶段的人工智能时代,走出了一条以应用驱动、需求导向带动基础理论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路径。

 来源:经济参考报

LX A i 中 国 网 Q

本文网址: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人工智能报;合作及投稿请联系:editor@cnaiplus.com

AI中国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