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杭州的某个创业园区内,一群年轻人正在讨论一个名为"共享雨伞"的项目。
据了解,目前该项目的团队已经完成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个人投资者。
那么,"共享雨伞"究竟是什么?为何会有投资人愿意投这样的项目呢?
事实上,"共享雨伞"并非一个新概念了。早在2016年,北京就出现了首个共享雨伞服务。
当时,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小程序下单,就能将伞借出或收回。但与现在相比,当时的业务模式还相对传统,只能提供租借服务,并不能实现自动归还的功能。
到了2018年7月份,支付宝上线了一个名为"随行伞"的小程序,并推出了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智能折叠伞。这种伞可以由用户自己动手折叠,使用完毕后还可以进行回收。
2019年初,国内某家互联网企业又发布了一款智能自动雨披。它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雨披进行编程,从而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紫外线强度等参数,调节雨披的大小、颜色、透明度等属性,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雨天。
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这些产品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痛点。
本文网址: